当前位置: 昆明/ 热点
一寸铁路一寸血 她们也是成昆铁路缔造者 却鲜有人知(组图)
2018-01-24 07:14:47   来源:云南网
分享至:

成昆铁路白虎山隧道

李能当年的工作之一,便是负责处理战友后事。

“对当年的我们来说,平时就是战时,伤亡在所难免。但是当时战友牺牲后,就只有一块白布加上一个小包袱,小包袱里放的是战友牺牲时身上穿的有血有泥巴的衣服,其他没有什么东西,你想想家属看到这样的衣服,是什么心情!”李能主动找领导协调,把带着血和泥巴的衣服换成崭新的军装。

而因公致伤残者,李能更是接触得多了,一位战友脚被打得稀烂,昏迷了整整半年才醒过来;昆明农林学院农学系张伦,在执行成昆线元谋段海螺二号隧道爆破任务中,炸瞎了双眼;还有战友脾脏破裂……

老照片 翻拍

据统计,1100公里的成昆线,牺牲的铁道兵就超过千人,平均每公里的铁路就有一位牺牲者。“当年铁道兵五个师和两个独立团参战成昆线,仅一师在元谋县黄瓜园的烈士陵园留下了两百多名烈士。”杨德新说,而伤者则无法统计。

老照片 翻拍

两个馒头“达不到”

77岁的杨德新还收藏着一张伙食收据,日期是1965年10月18日,上面写着“交来伙食介绍款30 1/3,计11.95。”

杨德新对这张收据总有存疑,“30 1/3”代表着30天零1顿,这与他记忆中伙食费略有偏差。如果将思绪拉回到这一时间,在这群铁道兵的记忆中,绝对有“饿”这个字。

碧鸡关隧道

“当时每天只有4毛3分2的陆军二类灶伙食,进洞没多久,餐标调升为每天5毛2的陆军三类灶。”杨德新说,后来轮班作业、平行作业日夜兼程抢进度,风枪手能享受每工班一个煮鸡蛋的特殊待遇。

当年朱克宽入伍后,听说要到宣威,他心里还激动了一阵,“还以为有宣威火腿吃,心里还很高兴,实际上每天只有萝卜干。”朱克宽想起当年的天真,不由失笑。

只有萝卜干不成问题,但几乎顿顿吃不饱则成了大问题,由于当时粮食供应紧张,而铁道兵一天要工作16个小时甚至更久,体力透支严重,伙食营养却跟不上。

老照片 翻拍

“当年我们是部队啊,晚上还要站岗,早上出操,哪怕是去上工也是一边扛着枪,一边背着铁锹、十字镐,一天下来真的是又饿又累。”杨德新说。

当年对成昆铁路的要求是高速度、高质量、高标准、低造价,铁道兵的伙食标准也不高,加之成昆铁路沿线深涧密布、地势陡峭、莫要说肉类,蔬菜的供应都成了问题。

“当年因为铁道兵没有菜吃,惊动了中央,最后从沿海调了两列专列,有蔬菜、黄花鱼还有肉。”一位铁道兵回忆,当这两列专列抵达时,铁道兵们一阵欢呼。

成昆铁路拉旧大桥

但这样的情况极少发生,铁道兵大多处于饥饿状态,甚至连早餐两个馒头的标准都达不到,“当时我们一师的政委在干部大会上喊出了‘四人帮都打倒了,我就不相信两个馒头打(达)不倒(到)!’”

后来,铁道兵见缝插针开展农副业生产和改灶节煤,才得以勉强补充体力。

当年的日记记录下施工的艰苦

责任编辑: 唐莉娜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