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保护公益宣传现场 陈雪莲 摄
云南网讯(记者 赵岗 实习生 陈雪莲)滇池适宜投放的物种有哪些?为什么牛蛙、福寿螺、食人鲳不允许投放?11月15日,由昆明市滇池管理局、云南滇池保护治理基金会共同发起的滇池保护治理宣传进社区活动在西山区碧鸡广场开展现场宣传。
滇池保护公益宣传现场 陈雪莲 摄
活动通过展板展示滇池保护治理历程及取得的成效、滇池生态治理的重点、滇池放生物种规范、滇池保护行为规范等通俗易懂的图文内容,发放《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昆明市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文本并向公众进行宣传解读。
“目前适宜在滇池放生的物种有滇池金线鲃、高背鲫、白鲢、花鲢鳙鱼以及泥鳅、黄鳝等土著鱼类。”滇池管理局工作人员向现场市民介绍,这些鱼类容易成活,对维护生态平衡能起到良好作用。而牛蛙、福寿螺、食人鲳、巴西红耳龟等外来物种是禁止在滇池放生的,因为这些物种对滇池生态环境的破坏性极强,不利于滇池水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
滇池保护公益宣传现场 陈雪莲 摄
现场还通过扫码关注、有奖知识问答等互动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太长见识了,以前以为什么东西都可以拿到滇池去放生。今天才明白,很多外来物种一旦放到水里,就抢占了本地土著鱼的生存空间了。”市民李阿姨说。
作为滇池保护治理宣传进社区项目的启动和尝试,昆明市滇池管理局、云南滇池保护治理基金会从滇池沿湖的社区开始进行宣传,10月28日、10月30日,已分别在江尾社区、斗南社区开展了宣传活动。
在江尾社区,宣传队从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入手,指出会对滇池水体会造成污染的生产生活细节,倡导环保文明的生活习惯。在斗南社区,宣传人员对大量外来从商人员以逐一入户发放问卷和有奖问答的形式,进行滇池保护宣传,很多商户表示,通过宣传他们认识到滇池保护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一定以身作则为滇池保护治理贡献力量。
滇池保护公益宣传现场 陈雪莲 摄
滇池保护治理宣传进社区项目作为云南滇池保护治理基金会的常设公益项目将持续实施。主要内容是在滇池流域开展每年不少于12场的滇池保护治理宣传进社区活动。
云南滇池保护治理基金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活动通过进社区继而进学校、进企业、进商会,以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滇池污染原因、滇池治理思路和措施、每个市民应该怎么保护滇池等问题,向滇池流域社区居民说清楚、讲明白,动员更多的人参与滇池保护。
同时,通过宣传进社区,倡议有意愿致力于滇池保护治理的单位和个人,努力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关爱滇池,用实际行动为推动滇池治理进程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