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关注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昆明频道 >> 民生关注 >> 正文
反家暴日,来看看你家“隐藏”着家暴吗?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27日 11:08:00  来源: 云南网
分享至:

  每年的11月25日为联合国确立的“国际消除家庭暴力日”,也被称作“国际反家庭暴力日”。在此期间,全球开展“消除性别暴力16日行动”,呼吁人们采取行动,预防和消除暴力侵害妇女和女童行为。

开展反家暴宣传

  记者采访了云南首家以消除性别暴力及家庭暴力为核心业务的社会组织——昆明市五华区明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该机构负责人通过8年反家暴工作经验,梳理出家暴中的常见误区,带你看清家中是否“隐藏”着家暴。

  问:只有低收入家庭、教育程度低的人,才会发生家庭暴力,而且家庭暴力不会常发生,即使发生也是马上就和好了,不会变得更严重。

  答:家庭暴力存在于各种经济、教育、种族、宗教背景的家庭中,并且家庭暴力并不是偶发行为,会随着时间而越演越烈,伤害的程度也随着时间成正比。

  问:家庭暴力的发生,多半是受暴者向施暴者挑衅,导致施暴者忍无可忍而动手打人,不是受暴者故意的,更不是施暴者愿意选择的。

  答:事实上,家庭暴力的本质是权力与控制,施暴者通常认为自己比家中其他的人更有权力,因此可以决定用任何形式(包括暴力)处理及控制不符合自己行为要求的人,也因为如此,男性或女性的上司(比施暴者权力更大的人)向下属挑衅,下属就不敢对上司施暴,以免对自己不利,可见施暴者的暴力行为是经过选择的,甚至是有意识的行为。

  问:家庭暴力很少发生,即使偶尔发生也不会恶化。

  答:有太多的家庭暴力因为社会对被害人的不支持,而使被害人没有勇气公开,因此实际发生的案件数,远大于报案数。业内专家估计,婚姻暴力的发生比例可能在17.8%∼35%之间,这些数字还不包括儿童虐待与老人虐待的数字。而且,一而再、再而三的暴力行为往往是得寸进尺,越演越烈的。

  问:夫妻吵架“床头吵,床尾和”,大事自然会化小,小事也会变成没事,何必插手?

  答:家庭暴力往往是循环式的发生,不但不会自动终止,更会越演越烈,需要专业人员的介入和长期的努力才能改善。

  问:家庭暴力的最好方法是在完整的家庭中解决,而不是家人分离两地。

  答:家庭暴力问题往往呈现一个纠结混乱的家庭关系,一段时间的分开,可使置身暴力家庭的人不再掉入旧有的行为模式,能真正看清问题根源,并以一种新的认知和有效的方法来处理问题。

  问:忍耐可以改善一个施暴者的暴力行为。

  答:暴力行为不会因为消极的忍耐就好转,必须了解暴力的本质,双方都做好自我管理、学习新的行为模式,才能真正改变。

开展反家暴宣传

  问:暴力是为了渲泄情绪,应该是可以被接受的。

  答:学习一种有助于情绪压力的抒解,又不会伤害他人的方法才是治本之道。

  问:受暴妇女的教育程度都很低。

  答:受暴妇女的教育程度从小学到博士都有。

  问:受暴妇女不是自己犯错在先,就是被虐待狂。

  答:许多受暴妇女长期扮演着委屈求全的好妻子好母亲角色,而施虐者仍然我行我素。即使受暴者继续留在婚姻中,也往往是为了孩子、经济因素或背负了传统要求“好女人”必须维系整个家庭的责任等说法,而不得已继续留在暴力关系中,绝对不是被虐待狂。

  问:受暴妇女大可以一走了之,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答:由于许多受暴妇女持有相当保守的家庭观,常一味地认为自己必须为整个家庭健全负完全的责任,再加上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或想要离开但施虐者却扬言对其不利,因此,受暴妇女常常在真正离家前有许多的挣扎。

  问:受暴妇女似乎很神经质,要不就是精神失常。

  答:由于长期受暴,使得受暴妇女不得不采取一些看似不太寻常的生存方式,其实是长期焦虑、恐惧、紧张造成的极度无助、敏感、依赖等心理症状,进而产生社会适应不良的行为反应。适当的心理辅导可帮助受暴者重建愉快自主的生活。

  问:受暴妇女往往会再选择同样暴力的人作为配偶。

  答:只要受暴妇女成功的走出家庭暴力,他们通常会更审慎地选择下一个伴侣。

  问:不打不成器,怎么打都是为孩子好。

  答:父母亲以教养子女为名,对子女形成虐待,不能用“不打不成器”来加以搪塞。

  问:父母通常会适时控制自己,而不会造成孩子的伤害。

  答:父母为了发泄个人情绪和压力,而施虐子女,这往往是非理性的行为,有时甚至不能或不愿克制自己。

  问:受虐儿童青少年必然有错在先,才会被虐。

  答:形成虐待的真正原因,其实是父母亲不知道如何处理本身所面临的情绪压力,而把压力转嫁发泄在子女身上的行为。这种发泄行为是往往非理性的,有时甚至不能或不愿克制自己;发泄行为与子女的行为有时没有必然的关连。

  问:只要儿童没有直接被施暴,继续生活在目睹暴力的家庭中,总比离开这个家庭好。

  答:即使孩子没有直接被施暴,但目睹家庭暴力场面的冲突,对其心理与行为仍会造成很大影响。对子女而言,最重要的是给他们营造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而不在于给他们一个家庭成员俱在,却不健康的完整家庭。

  问:施暴者必然是失败者,少有成就,而且缺乏爱心、长相凶暴的人。

  答:许多施暴者并非如我们所想的爱喝酒、缺乏爱心、长相凶暴、少有成就的人,社会地位高、经济能力强的加害者比比皆是。他们不是对所有的人都暴力相向,往往只在家里施暴,但在其他的社交场合,却可能温文尔雅,言行举止都很有分寸。

  问:施暴者都有赌博、酗酒或吸毒的习惯。

  答:几近一半的施暴者并没有酗酒或用药的习惯,酒醉施暴的比例远低于意见不合、金钱问题和工作不顺利这三个理由。酒瘾、药物和赌博上瘾,只是扩大施虐的可能或加重施暴的程度,而不是施虐的原因。

  问:施暴者都是有精神病,而且对自己的暴力常是乐在其中的。

  答:研究显示,大多数施暴者的身心状况与常人无异,而在暴行后,施暴者甚至常后悔自己的冲动行为,但是若不经过治疗,施暴者是很难终止其暴力行为的。

  问:施暴者没有能力改变或控制自己的暴力行为。

  答:只要施暴者愿意承认暴力是不对的行为,又愿意自我负责,并接受心理咨商或治疗,学习新的行为来替代暴力行为,施暴者的改变是相当可能而且有效的。

  云南网记者 张馨云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田源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