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昆明频道 >> 县区新闻 >> 正文
昆明市晋宁区:强化“非遗”人才培养助推“非遗”文化发展
发布时间:2020年04月28日 10:19:07  来源: 云南网

  

  二街革帛绣研讨活动现场

  晋宁区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的工作思路,完善制度坚强队伍,动态管理,优化推广服务内容,不断强化“非遗”人才培养,提升“非遗”保护工作水平。

  

  晋城新街竹雕传承人

  晋宁民间刺绣参加昆明市文博会

  建制度强队伍夯实基础。完善政策规范,实现非遗工作制度化。根据国家、省、市非遗工作文件精神,成立晋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结合晋宁区实际,出台《晋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让非遗人才服务工作有章可循,推动非遗人才服务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加强阵地建设,提高服务人员业务素质。实行专人负责制,安排服务人员参加国家、省、市相关培训26人次,提升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开展乡镇(街道)文化站工作人员培训23期,提高基层文化站人员“非遗”项目的鉴别、保护能力,建强“非遗”保护工作队伍,为“非遗”保护提供人才保障。

  

  晋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

  举办非遗传承人培训班

  建立“非遗”传承人信息库。通过3次全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精准掌握晋宁境内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存量、分布及现状。截至2019年,晋宁区共有非遗项目75个,认定符合条件的非遗传承人47人。根据非遗项目和非遗级别的不同,从彝族刺绣、乌铜走银、山歌小调、秧佬鼓舞等对非遗传承人进行分类采集信息。通过全面、精准采集非遗人才信息,形成非遗传承人名册,建立数据库,定期维护,动态管理,做到非遗人才信息完备,情况一目了然。截至目前,认定省级传承人6人、市级传承人6人、区级传承人35人,发现袁昆林、罗得洪等一批专注于非遗技艺的优秀传承人,为非遗项目的保护和推广打下坚实基础。

  

  双河彝族“秧佬鼓舞”

  双河彝族“秧佬鼓舞”

  优化“非遗”文化推广服务。提供“非遗”展示空间,区文产办建立了晋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利用实物、图片、文字、视频等方式记录展示“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与“非遗”人才合作,整理出版《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民间山歌、谚语集成》《晋宁花灯音乐作品集》《晋宁秧佬鼓》等书籍。利用春节、文化遗产日、郑和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给予“非遗”人才现场展示机会,让广大群众直观立体认识了解“非遗”文化。拓展“非遗”人才走出去的渠道,组织民间艺人、民间艺术表演队伍,积极参与国内外文化交流活动,让晋宁民族民间文化走出晋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如晋宁区秧佬鼓舞荣获“山花奖”居庸关长城杯中华鼓舞大赛金奖、荣获云南省第七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金奖。加强“非遗”人才培养传承力度,与云南电视台娱乐频道合办宝峰山歌调子大赛,培养一批云南山歌小调民间艺人,采取鼓励师傅带徒弟、社会力量举办各类专业技能培训班等多形式培养新一代传人。

  云南网通讯员 晋祖轩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田源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