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强调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重心。习近平同志强调,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作为基层工作者,我们要不折不扣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着力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实践证明,基层治理和服务的能力越强,社会治理的基础就越牢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关键在于以民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唐太宗李世民和大臣们在贞观年间总结隋炀帝亡国的教训时说,治理国家“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古代封建统治者尚能认识到存养百姓的重要性,我们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更应自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基层工作者是党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更应该坚持群众路线这条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把人民满不满意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回顾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主体作用、人民群众作为力量和源泉贯穿始终。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许多推动改革发展进程的新经验新举措,更是人民群众在实践中摸索创造出来的。当前,随着我国已经逐渐步入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问题易发多发,各种利益诉求不断涌现,各种不稳定因素交织叠加,这些都使得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复杂。因此,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就是要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社会治理的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社会治理的重大问题,从基层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谋划社会治理的思路、制定社会治理举措。秉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理念,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最大限度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真正做到治理过程让群众参与、成果让群众共享,真正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昆明市五华区城市管理局 杜艳轻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