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关注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昆明频道 >> 民生关注 >> 正文
【共舞长江经济带 绘就云岭新画卷】滇池:山水相依别样美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12日 11:12:00  来源: 云南网

  到湿地公园休闲漫步、在湖滨小镇感受田园牧歌式生活、于堤坝旁邂逅可爱的精灵……滇池的冬天,惬意、灵动。

  滇池,这颗镶嵌在祖国西南版图上的明珠,是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的第一大湖,其水环境、水质特征不但关乎昆明乃至云南的绿色发展走向,亦关乎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

  “守护一方碧水蓝天,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滇池治理向纵深化发展。

  通过不懈努力,滇池全湖水质2016年由劣Ⅴ类好转为Ⅴ类;2018年上升为Ⅳ类,为1988年建立滇池水质数据监测库30年以来的最好水质;2019年滇池全湖水质保持Ⅳ类。2020年1-11月,滇池全湖水质为Ⅳ类。滇池蓝藻水华持续减轻,滇池湖滨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恢复,目前有水生植物290种、鱼类23种、鸟类138种,滇池保护治理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极大提升。

 滇池:山水相依别样美。供图

  失而复得的美丽

  河流湖泊,是很多人心中故乡的乡愁栖息地。滇池自古就是昆明的母亲湖,孕育、陪伴一代代人成长。

  “滇池是一个天然的游乐场。周末是我和弟弟最为期盼的,父母有时间总会带我们到滇池旁边野餐。弟弟喜欢和小伙伴下河捞鱼,金线鲃、银鱼、滇白鱼,一网兜下去总能捞上来几条。我则独爱坐在岸边,看白鹭点过水面带着水珠掠过头顶,把脚丫子伸进水里,成片海菜花在脚背上轻轻地抚弄,河面上是白色黄芯的小花……”年近七旬的李丽珍是土生土长的昆明人,她的日记本里还清晰记录着儿时滇池白帆点点的美景、与家人出游的快乐时光。

  然而,20世纪70年代,昆明“向滇池要粮”,大举围海造田,缩减了滇池水域和湖滨生态湿地;80年代,滇池水质恶化到劣V类,富营养化严重,滇池饱受污染之苦;至90年代,滇池不堪重负,成为了我国污染最严重的湖泊之一。

  这是很多生于斯长于斯的老昆明人心中挥之不去的痛。他们目睹了一波清泉被“滴”入了“墨汁”,幸运的是,也见证了“墨迹”被一点点“抽”出的过程。

滇池:山水相依别样美。供图

  如今的滇池,处处洋溢着生机盎然的景致,那些或动或静的画面记录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瞬间——清晨时分,沉睡的城市还未完全苏醒,环湖南路却已开始热闹起来,骑行队矫健的身姿印刻在岸边,别有一番景象;冬日午后,如织的游人聚在湖畔,一边欣赏群群候鸟划过天际留下的弧线,一边将鸥粮抛向空中,等待小精灵的眷顾;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映照在湿地水面上,斑斓多姿,摄影爱好者按下快门,将一幅幅美景定格在影像之中……

  “曾经,每每与孩子们分享滇池湖畔的童年趣事,他们只觉惊讶和陌生。现在,看着一天天变好的滇池,感觉十分亲切,仿佛乡愁又有了安身之所”,李丽珍感慨道。

  久久为功的倾力

  “滇池清则昆明兴”。20世纪90年代一场旷日持久的“高原明珠保卫战”拉开了帷幕。

  党中央、国务院对滇池保护治理高度重视,一直将滇池列为国家重点治理的“三河三湖”之一,省委、省政府把滇池污染治理列为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昆明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滇池保护治理作为“一把手”工程,特别是近年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滇池保护和治理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值得关注的是,针对每一个阶段的实际情况和重点问题,滇池保护治理工作的思路、理念和手段亦随之变化和更新。

  “九五”和“十五”期间,滇池治理以点源污染控制为主,主要是“还旧账”; “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在“遏制增量污染”的同时“削减存量污染”,着力标本兼治。“十三五”期间,根据滇池治理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及面临问题,聚焦“量水发展、以水定城”的目标,形成了四个治滇——“科学治滇、系统治滇、集约治滇、依法治滇”的思路。

滇池:山水相依别样美。供图

  至2019年底,滇池流域森林覆盖率从2012年的45.05%逐年增加到49.56%,是全国平均水平(21.63%)的2.3倍;目前,昆明建成湿地5.4万亩……日趋科学化和精准化的工作体系有力推动滇池治理工作加速度、出实效。

  通过久久为功、驰而不息的综合治理,滇池水质持续改善、滇池生态环境得到修复,动植物数量、种类都有了较大的提升。   

  2019年12月17日,3500尾通过人工繁殖的银白鱼鱼苗在滇池外海成功放流,加之此前已成功实现人工繁育的滇池高背鲫、滇池金线鲃、云南光唇鱼,共有4种滇池土著鱼成功“回家”。与此同时,海菜花在滇池大泊口、船房河、富善、东大河等地得以存活,长势喜人,其中在大泊口得到了较大面积的恢复……作为生态健康湖体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滇池土著动植物种类的“归位”,促进了生物之间的相互制约,对恢复水生生物多样性、维护滇池生态的平衡和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全民共治的实践

  从天然清澈到受污治理再到生态修复,为了全面再现昔日的“盛景”,滇池治理战仍在继续。

  诚然,把一滴墨汁滴入一杯水中,这杯水很快就变成深色了。但是,欲把滴进去的墨汁取出,还原之前的水体,谈何容易?同理,散沙不成型,但聚沙成塔的能量却不可小觑。

 滇池:山水相依别样美。供图

  巡查河道、采集水样、检测水质、动植物采集、垃圾清理……近日,一堂特殊的环保课在金汁河边展开。除了滇池保护治理的内容外,老师还现场讲解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垃圾分类的知识。这是昆明市“市民河长”单位之一的昆明市官渡区尚品书院学校上演的别样“护河”故事。

  这只是全民共享共治滇池的一个缩影。为了巩固滇池治理来之不易的成果,持续推动水质向利好方向发展,一场全民参与的护水爱湖行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昆明招募组建了百个“市民河长”团队、千支“爱湖志愿服务队”、万名“滇池卫士”及“滇池驴友”四大志愿服务队伍,逐步建立“滇池卫士”志愿服务常态机制,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巡河爱湖活动,引导和发动群众争当滇池保护治理的监督者、支持者、参与者和护卫者,为滇池保护治理凝聚强大合力。

  滇池,是生命的摇篮、文化的发源地,是大自然的馈赠。全民参与、共享共治,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嵌入社会发展的肌理之中,内化为每个人的心智,从文明的传播到风尚的形成再到习惯的养成,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将化作一粒种子,播撒下生态文明的希望,汇聚护水爱湖的力量,走向绿色发展的明天。

责任编辑:田源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