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整合有效资源,打破信息壁垒,促进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龙泉街道坚持党建引领,以数字科技加持,嵌入“红色”力量,大力完善数据共享和交换,围绕智慧化、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实现“事在四方,要在中央”的社会治理模式,勾勒出集党建、民生、服务、治理为一体的“全景”治理数字社会新图景。
当好“红色网格员”,让“全景”信息更清晰
组建红色志愿队伍,设置“红色网格员”。依托25个四级网格、111个五级网格,联合街道“党建联盟”和社区“大党委”,把街道领导干部、社区党员、“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在职党员等同步纳入各级网格中,明确其在政策宣传、社区治理等的工作职责,现已有“红色网格员”800余名。深度摸排基础信息。联合区委政法委、盘龙公安分局、区科工信局等部门,组织党员志愿者、居民网格员通过电话核实、上门寻访等方式收集住户信息,了解居民的具体情况,不断提升监控视频建设覆盖率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使辖区“全景”更清晰。
当好“基层服务员”,扩大社区治理“朋友圈”
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基层服务。不断完善服务机制。按照省、市、区委关于认真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长效机制,将服务与重点工作有机融合,打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2023年以来,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日、“三双”、“三查三告知”、企业走访等活动90余次,切实解决一批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深入推动为民服务。聚焦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痛点,结合街道实际,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合力解决公共区域违建违占、环境卫生脏乱差等治理难题,累计整治乱停乱放车辆100余辆,列出环境整治、楼道占用等“问题和短板清单”80余条。充分发挥数据功能。依托前期排查的基础数据,社区将及时匹配居民各阶段的现实需求,为适龄儿童解决入学问题、为孤寡老人提供基础生活服务、为就业青年搭建交流平台、为辖区企业提供信息宣传等各类针对性服务,不断拓宽基层治理渠道,凝聚多元合力。
当好“智慧管理员”,跑出社区治理加“数”度
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完善物委会管理,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建立由小区物业、社区工作人员、党员、小区业主等组成的微信群,及时收集相关问题,通报整改完成情况,并及时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推送理论学习、时事政治、最新政策等内容,由辖区党员、社区工作人员等组成“线上讲解员”队伍,对居民群众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社区一级无法解答的,群管理员会迅速将问题反馈到街道相关职能部门获得权威解答,用“数据”跑腿提高为群众办事的效率。智能化运用。街道积极引导并鼓励社区将“智能化治理模式”应用于基层治理中,联合社区“大党委”成员单位和“三双”在职党员,设置微信小程序,收集整理各小区居民的需求,精准匹配党员的特长优势,定期在平台发布志愿服务活动,实现党员“一键报到”“一键服务”,通过累积志愿服务时长和次数,获得相应金豆积分,用于兑换生活用品、日常服务等项目。在龙江社区,投入使用智能机器人,每台机器人每天可以打200个左右的流调电话,大大减轻了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升了为民服务效率,促进社区治理逐步向高效化、智慧化、现代化迈进。
人民日报数字云南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