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提高辖区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更好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逐步实现党员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龙泉街道不断深化基层党员教育体制机制建设,持续整合资源、突出实效,探索出“1+3+N”的教育模式。
“1”:实行“一体”管理模式
制定《龙泉街道党员教育工作方案》和《2023年度党员培训计划》,明确任务、把握节点、夯实责任,把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作为抓好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来完成,对党员培训的时间进度、主要内容、方式方法、目标要求等进行统一部署。依托街道党校、北京路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统筹云南省政法干部学校、昆明市“名书记工作室”等教育资源,以集中培训、分领域教学的形式,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两新”等领域党员定期参加学习培训,并将党员学习情况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确保培训实效得到提升。
“3”:拓宽“三个”学习渠道
“线上+线下”学,线上不断深化“智慧党建”模式,运用“云岭先锋”、“学习强国”等APP学习党的相关理论知识、政策法规等,实现党员干部随时学、随地学,线下依托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等50余家共建单位资源,挖掘各类培训资源和优势,有的放矢设计多元化的培训课程;“理论+实践”学,依托党员大会、主题党日等,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等重点内容展开理论学习,通过撰写学习心得、召开分享交流会等形式强化学习内容,把学习成效体现到“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集中培训+送学上门”学,对集中培训的党员,由街道和社区组织党员参加培训,对部分老龄党员、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员等采取“送学上门”的方式进行,由支部书记、社区党员组成“送学上门”先锋小队,与党员一同观看直播课程、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学习成果。
“N”:扩充“N个”学习矩阵
学习需求“清单化”,以党员培训“需求清单”和辖区培训“资源清单”,匹配形成“教育清单”,满足党员的个性化培训需求;学习内容“全面化”,通过开展“党课课堂、电化教育课堂、政治学习课堂、业务学习课堂”的“四大课堂”,以及“党支部书记上党课”、“优秀党员上党课”、“退休党员上党课”等活动,全面丰富党员的党课培训内容;学习阵地“多元化”,依托北京路党群服务中心,拓宽红色文化的宣传渠道,打造红色社区老年品牌学社、青年红色众创空间、红色戏剧排演孵化基地等,激活公众红色生活,形成“红色空间引力”,为辖区党员群众学习教育、文化体验、联络交流搭建“一站式”平台。
人民日报数字云南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