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昆明频道 >> 专题 >> 正文
一堂特殊的语文课 搬进性别教育培训班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07日 17:42:31  来源: 中国妇女报

  “今天老师将给同学们上一堂不一样的语文课——语言中的性别意识。”主讲老师刘莉一如既往,语气轻松而又热情地对课堂上的同学们说,“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会听到很多跟性别歧视有关的语言。”

  5月31日,一堂“语言中的性别意识”课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第一初级中学开讲。这堂课与往常不同,台上是该校七年级14班的师生,台下坐的是来自云南省16个州市妇儿工委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教育系统工作人员、教体局有关科室负责人以及部分中小学教师。

  台上,师生们极其投入,台下,学员们听得入神。

  在“语言的反派”环节,两名同学角色互换,大声读出卡片上的语言:男人婆,女人公;女生早晚都要嫁人,那么要强做什么,男生早晚都要娶妻,那么要强做什么;大男子主义,大女子主义……

  “听了以后,哪个同学来谈谈你的感受?”在老师的启发下,同学们将他们“很别扭、怪怪的”感受和盘托出。

  “日常生活中的脏话”将这堂“语言中的性别意识”课推向高潮。同学们将各自认为的脏话写出来,再进行讨论。“很多脏话带有女字旁,与女性有关,是对女性的歧视”“男女平等早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但歧视女性的脏话不仅没有杜绝,甚至还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为什么会这样?”在老师的问题引导下,学员们开始不断思考性别平等问题。

  为什么要将语言中的性别意识这一堂特殊的语文课,搬进“云南省性别平等教育现场教学培训会”?

  云南省妇儿工委办常务副主任叶东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这次培训突出的就是现场教学。这种形式相较以往要鲜活生动,不仅提高了学员对开展性别平等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而且对性别平等核心理念的理解更深入。”

  “这堂课只是整个培训内容的一部分,我们还把学员参观三所学校(幼儿园、小学、中学)的内容都带进了培训会,学员们将参观时看到的、想到的在课上进行了充分讨论。”云南省促进性别平等发展与研究中心主任曹丽对记者进一步解释道,将中学学科课程与性别平等教育相结合,以语文课堂中的“语言”元素作为融合点,将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性别平等目标有机融合,引导培训学员广泛挖掘学科课程中的融合点,拓展性别平等教育进校园的途径,提升教育效果。

  云南省妇儿工委办 供稿

  转自中国妇女报

  作者: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周玉林

责任编辑:刘蕊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