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摊区人流如织
“有了政府免费提供的临时摊位,现在的收入除去成本就是自己的,收入也增加了。”夜幕降临,记者在石林彝族自治县县城东门坊政府划定摊位区域采访时,正在给食客们炒菜的徐红康和妻子王丽琼边忙碌边夸赞政府的暖心举措。
“这是我第三次来石林,白天游玩石林风景区,晚上就爱来这里吃饭,食材新鲜味道好,价格实在,街面还干净。”哈尔滨游客王海成告诉记者。
整洁有序的免费摊区和摊位,不仅给本地群众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也让来到石林欣赏世界自然遗产风光的游客,看到了“石林烟火”的和美画面。
近年来,石林县聚焦社会治理,全面践行“721”工作法,拓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路径,打通城市管理“微循环”,构建“党建+城管+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持续推行柔性执法与人民群众需求同频共振,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截至目前,该县在昆明市率先完成1县25个免费摊区195个摊位的规范设置,免费临时摊区升腾“石林烟火”。
设置临时免费摊区,解决流动摊贩无处可去“大问题”
近年来,石林县在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县城及健康县城创建成果工作中,流动摊贩走街串巷成为环境、交通等城市治理的痛点、难点问题。然而,小地摊关系大民生,一个个摊位背后不仅是一个个家庭的生计,更是城市活力与经济复苏的动能。跟大多数地方一样,石林在城市管理中,流动摊贩总是处于“整治和反弹”的怪圈。
针对实际问题,石林县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结合我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摊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文件精神,围绕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要求,探索出因地制宜灵活设置便民摊区等举措。
在推进临时便民摊区设置工作中,石林县通过走访调研倾听民意,搭建城市管理部门与社区居民互动平台,全面了解县域内地摊经营基本情况,并与经营者代表面对面沟通,听取和收集商户关于规范经营、安全生产、环境卫生、食品安全等方面意见建议,专题研究确定措施;协调帮助摊主办理工商营业执照、摊贩备案卡、健康证等手续,切实把城市管理、食品安全以及低收入群体摆摊之间的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地摊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免费临时摊区试点工作于2021年提出,2022年开始试点实施,2023年5月全面实施。在县城17.28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先后设置24个免费摊区135个摊位,并带动阿诗玛旅游文化城设置免费摊区1个、摊点60余个,每年解决近200人的就业问题。
实施一年以来,石林县结束了流动摊贩“打游击”售卖的“老旧”行为,开启了城管队员带领市民“光明正大”去摆摊的新景象,管理与被管理的对立关系转变成服务与被服务的和谐关系。推行期间,同类行政处罚案件同比下降67%;免费临时摊区经营的195户摊贩年纯收入达300万元以上,有效维持了近200户600多人的生计;今年,还新增了云之遇、城古楼、千百度、阿诗玛旅游文化城等4个夜市,有效推动石林县夜经济的发展。
有温度的城市管理,实现摊贩“安家”、居民便利、市容规范
“统一设置临时便民摊区标识牌、经营区域分界线,明确经营时间、经营点位、经营范围,实行错峰限时制,达到‘门前五包’标准,保障一摊一位有序经营。”石林县综合行政执法局以临时便民摊区为民生“小切口”,下足“绣花”功夫,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变末端执法为源头治理,全力营造高品质的城市环境。同时,融入民族文化元素,统一餐车外观,于细微之处彰显城管担当作为,实现摊贩“安家”、居民便利、市容规范的“三赢”局面,守护城市最抚凡人心的“烟火气”。
“心中有群众,守护灯火阑珊处的人间烟火;脑中有方向,柔性执法为城市管理亮明灯;手中有方寸,疏堵结合给流动摊贩一个家。”石林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王水林表示,石林城管坚持“便民不扰民、放开不放任”,在涉及执法尺度问题时,柔性执法,慎用处罚措施。同时,根据需求合理增减便民摊区,划定经营点位,并统一经营时间及餐车样式,把好摊主准入关。
云报全媒体记者 李向雄 熊明 通讯员 高山慧
短评
石林县坚持人民至上,创新城市管理,精准捕捉群众需求,合理划定区域,为流动摊贩设置临时便民摊区,引导流动商贩合法、规范、文明、有序从事经营活动,点燃城市“烟火气”。24个临时便民摊区的划定,既让城市有了“面子”,又照顾了摊贩的“肚子”,更好地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扮靓了城市“高颜值”。如今,流动摊贩在霓虹闪烁中火热开场,在市井长巷里袅袅聚拢,“石林烟火”和美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