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昆明打造“四海之家”推动各民族全方位嵌入
一直以来,昆明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主动应对各民族人口大流动大融居不断增强趋势,加强对城市民族工作的整体谋划、系统布局,不断健全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促进各族群众跨区域双向流动、广泛“三交”、互嵌融居,打造全体中华儿女共建共享的家园。
健全完善服务管理体系
让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得来”
昆明市始终坚持“来到昆明就是一家人”理念,不断健全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出台《关于加强城市民族工作的意见》,引导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平等进入市场、融入城市。
在全市建立“网络信息、社区民族工作、民族联谊、服务管理”四个平台和“宣传教育、示范创建、矛盾排查、应急处置、协作联动”五个机制,构建起统战、民宗、公安等相关部门“横向联动到边”,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纵向推进到底”的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同时,在主城区北京路—人民路—环城西路—滇池路主干道沿线打造城市民族工作示范走廊,指导8个社区签署《昆明市城市民族工作示范走廊互嵌式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联创共建协议书》,进一步提升城市民族工作示范效应,并与省内外17个地区签订《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跨区域联动协作协议》,帮助引导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更快更好融入当地社会生活。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让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留得住”
昆明市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流动人口综合管理平台”,开发“城市民族工作综合服务”微信小程序,便利各族群众流动人口线上咨询、办理政务服务。
在全市建立84个“一家亲”工作站和20个“融荣与共”实践中心,确保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社会基本公共服务方面与户籍人口享受同政策同待遇。盘龙区小坝社区特意把“一家亲”工作站建立在美食城对面,配备雨衣、饮水机、微波炉和桌椅等设备,让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有固定的休息之处。
同时,不断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主城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100%享受公费学位,医疗服务不断提质扩容,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100%全覆盖,打造“15分钟医保服务圈”。确定“十四五”期间建设不少于6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发展目标,截至目前已帮助近千户“新市民”圆安居梦,昆明连续4年上榜“中国美好生活城市”。
深化多民族互嵌社区建设
让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能融入”
昆明市坚持把社区作为城市民族工作主阵地,以互嵌为导向推动示范社区(村)创建全域覆盖,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融入社区“三有一化”党建责任网格,探索建立“党组织覆盖+网格管理”“社会治理+民族团结”工作模式,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机制,为各族居民群众提供敞开式、零距离的便民服务。
此外,昆明市创新实施“石榴红”工程,在全国首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包”项目,打造“民族团结百家宴”“我们共同的节日”等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品牌,致力增进共同性,并持续深化“结对子”“一家亲”“手拉手”等群众联谊活动,促进户籍居民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相知相亲,打造“四海之家”,在空间、经济、社会、文化、心理等多层面构建更为紧密的共同体。(记者 徐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