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高新区以服务增效 优化市场环境
公共资源交易是市场经济资源配置的关键环节,其领域的创新改革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着力点。近年来,高新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决策部署,综合施策、多管齐下,有效降低市场经营主体交易成本,保障各类主体参与公平竞争的权利,畅通经济循环、激发市场活力,为推动区域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促进产业集聚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推进招标投标市场监管体系建设。高新区坚持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建立动态抽查与专项整治相结合的监管模式,将招标文件编制、资格预审、评标定标等全流程纳入实时监管,强化纪检监察、公安、审计等部门的协同联动,通过“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监管、“互联网+监管”、跨部门协同监管等方式,加强对公共资源交易各个环节的监管。
聚焦工程建设项目,降低投标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高新区深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改革,聚焦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领域关键环节,坚定执行投标保证金减免政策,降幅达84.05%,有效减轻企业负担。针对依法必须招标且标的金额在1000万元以下的政府投资项目,无失信记录的企业免除投标保证金;针对标的金额超过1000万元的项目,推广保函(保险)替代现金缴纳投标保证金的方式,进一步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激发市场活力。此外,加强对非政府投资项目减免投标保证金的引导,鼓励招标人根据项目特性自主制定保证金减免方案。同时,加强监管与服务,坚决维护招投标市场的公平性、规范性和透明度。
同时,高新区还打造远程异地评标工位,构建智能高效公共资源交易格局。远程异地评标工位的建设和应用推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数字化、透明化水平提升,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打破地域限制,实现优质专家资源跨区域共享。2024年7月以来,高新区启动远程异地评标工位建设项目,科学规划建设远程异地评标工位5个,设置监督工位、见证工位、辅助评标工位及述标工位各1个,总建筑面积达113.06平方米。运用技术手段对场地、网络、国产化评标终端、评标及监督音视频等设施设备进行优化和提升,实现评标过程全流程电子化留痕和跨区域协同,有效提升评标效率。截至目前,高新区公共资源交易远程异地评标工位顺利开展10场次主场项目评标,客场累计完成155场次,承接大理、保山、丽江、曲靖等多地项目的评标任务,迈出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一步。
另外,建立常态化清除隐性壁垒工作机制,巩固公共资源交易改革成果。高新区以改革创新和问题整改为抓手,扎实推进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清除隐性壁垒方面的专项整治工作,着力破除市场准入障碍,完善全链条监管体系,有效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效能,为市场经营主体营造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进一步规范招标投标各方主体行为,强化招标人的主体责任;规范招标文件的编制;加强评标专家的管理。
下步工作中,高新区将继续以改革破题,以服务增效,为构建更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持续发力。(记者 郭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