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绿能跃动 激活昆明发展新动能
滇池全湖水质连续7年稳定保持Ⅳ类、主城区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排名第一、绿色制造体系持续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领跑全省……昆明始终牢记嘱托,坚决扛起守护“高原明珠”时代重任,以“春城绿意”作答,实现绿能跃动,不断激活昆明发展新动能。
建成各类公园超1000个
一直以来,昆明坚定守护绿水青山,以“昆明行动”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包括坚持水质、水环境、水生态协同治理,滇池全湖水质连续7年稳定保持Ⅳ类,环滇池湿地植被覆盖率从2007年的13.1%提升到现在的81%,16种以上国家级珍稀、濒危和保护鸟类在滇池及湖滨活动,海菜花、金线鲃等消失多年的物种重新栖息,54个湿地、46个美丽乡村因108公里环滇池生态绿道串联而焕新,生态民宿、非遗工坊、研学基地次第涌现。
大气、土壤污染防治有力推进,2024年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7%,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排名第一,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得到有效保障,全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大力推进城市绿化美化,全市建成各类公园(游园)超1000个,建成绿美农村公路2936公里、绿美高速公路214.4公里、绿美廊道25.6公里。围绕打造城市生态绿轴及城市绿带持续开展道路景观提升工作,机场高速等30条重要道路绿化美化品质有效提升,涌现教场中路1500棵蓝花楹树点缀形成“莫奈油画大道”等网红打卡地。西华园里海棠花盛放、大观公园月季竞相争艳,“推窗可见绿、出门即入院”成为触手可及的美好现实。
昆明荣获“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称号,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标杆城市,宝丰湿地、扶荔宫成为COP15永久性成果展示点,捞渔河湿地被中央电视台评为“中国最美湿地”,昆明南滇池国家湿地荣获野生动物、生物多样性、栖息地改善或营建类杰出奖。
“昆明绿能”激活发展潜力
在坚定不移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的决策部署下,昆明市新兴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从2020年的14.9%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27.4%,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超过95%,多点支撑、多元发展的产业集群新格局正加速形成。包括绿色制造体系持续推进,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59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3家、绿色工业园区5个,省级绿色工厂17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8家、绿色园区3个。昆明高新区、宜良产业园区等入选云南省零碳园区创建名单,昆明高新区等4个园区被认定为云南省第一批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区,滇池旅游度假区等3个园区创建为省级绿美园区。
近年来,昆明深入宣传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增强公众低碳意识,倡导公众选择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目前,昆明已创建市级绿色学校595所,省级绿色家庭30户、绿色商场52家、绿色社区248个,西山区金碧社区入选绿色社区创建全国优秀案例,并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通报表扬,盘龙区长青社区打造成为云南省首个“低碳社区”试点示范项目。探索开展“碳惠春城”试点示范,注册用户已超3万人。电解铝、磷铵入选国家工业产品碳足迹认证试点,推动6户企业完成产品碳足迹认证。
下一步,昆明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致力于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示范城市,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努力绘就“美丽中国”春城画卷。(记者 廖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