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以来,作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着眼点之一就在于坚持问题导向,一个毛病一个毛病纠治,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突破。从遏制“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腐败”“会所里的歪风”,到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从小处抓起、从点滴做起,由点到面、循序渐进,通过一个个具体问题的突破,带动了面上问题的解决。在推动作风建设上再深化,仍需找准靶子、有的放矢、务求实效。以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才能推动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
精准聚焦问题,防止“隔靴搔痒”
纠治“四风”,首先要找准问题。有的地方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贯彻文件,看似“高度重视”,实则空转虚耗;有的干部调研“走马观花”,解决问题“蜻蜓点水”,群众反映强烈却久拖不决;还有的“门好进、脸好看”,但“事难办”,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仍然不畅。这些问题若不深挖细查,纠治就会流于表面。因此,必须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建立清单、靶向施策,确保整改见实效。
深化标本兼治,防止“反弹回潮”
“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稍有松懈就可能死灰复燃。近年来,一些隐形变异“四风”问题抬头,说明纠治“四风”不能仅靠一时整治,而需建立长效机制。一方面,要完善制度约束,细化公务接待、差旅报销等规定,堵塞漏洞;另一方面,要强化科技赋能,运用大数据筛查异常消费、违规用车等问题,让“四风”无所遁形。
强化监督执纪,防止“宽松软”
纠治“四风”,关键在严、要害在治。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大明察暗访力度,对顶风违纪行为露头就打,形成震慑。同时,要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发挥“随手拍”“一键举报”等平台作用,让“四风”问题无处藏身。此外,要坚持“一案双查”,既追究当事人责任,也倒查领导责任,防止“破窗效应”。
作风建设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只有坚持问题导向,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持续深化纠治“四风”,才能不断巩固拓展作风建设成效,让清风正气成为新时代的鲜明底色。
云南民族村民族村寨党支部 薛娅楠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