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昆明学院云岭匠“薪”小队深入哈尼村寨推广普通话
用普通话架起沟通桥梁,让哈尼村寨的声音传得更远。近日,昆明学院云岭匠“薪”推普小队奔赴红河元阳,开展一场集推普宣传、红色文化传承与非遗保护于一体的实践活动。
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队员们深入哈尼族、彝族、傣族聚居村寨,围绕“一条主线+多维实践”模式,“声”体力行传承聂耳精神、红色文化、非遗,将普通话推广深度融入乡村发展肌理。
目前,多数村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尚不广泛,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与外界的深度沟通。活动期间,队员们走遍元阳新街镇和攀枝花乡的多个村寨,开展唱歌、跳舞、互动游戏等多样化活动,进行沉浸式推普;结合聂耳和国歌等,讲述革命先辈用音乐唤醒民族斗志的故事,让红色文化在村寨落地生根。同时,开展语言痛点采集,了解当地群众的语言习惯与学习需求。
普通话“声”入哈尼村寨,推普小队厚植聂耳初心。队员们教唱聂耳经典作品,用旋律串联起红色记忆与童真童趣。同时,拜访当地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在宣讲中加入哈尼哈巴等传统艺术元素,让推普过程同时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过程,生动诠释“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深刻内涵。(记者 丁武超 通讯员 李歆 王红彬 张信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