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昆明频道 >> 要闻 >> 正文
昆明“金融活市”结硕果 多维赋能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9日 11:05:18  来源: 昆明日报

  原标题:昆明“金融活市”结硕果 多维赋能高质量发展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血脉通,则经济兴。

  近年来,昆明加快产业强市步伐,锚定“产业高地、实力春城”,出台《昆明市产业强市三年行动(2023—2025年)》《昆明市金融活市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深入推进“金融活市”,以金融机构招引培育、跨境金融便利化提升、金融市场总量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升、资本市场培育发展、普惠金融服务提升、金融风险防范化解七大专项行动为抓手,推动金融与经济深度融合,交出了一份总量稳、结构优、民生暖的高质量答卷。

  如今,“金融活市”初见成效,强劲的“金融引擎”,为昆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金融活市”交出高质量答卷

  金融机构是金融服务的“主力军”。近年来,昆明持续完善金融组织体系,截至2024年12月末,在昆银行业金融机构已形成“11类73家”的多元格局,3家政策性银行、6家国有大行、11家股份制银行、4家城市商业银行及农村信用社等机构协同发力;证券、保险、私募等领域同样多点开花,34家证券机构、44家保险机构、54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及12家外资金融机构齐聚,构建起覆盖多元需求、层级分明的金融服务网络,为金融创新与服务延伸夯实基础。

  金融机构持续增加的同时,金融市场规模与质量也在同步提升。2025年7月,昆明市本外币存款余额21316.95亿元,同比增长9.98%;贷款余额27210.29亿元,同比增长3.72%,信贷资源持续向重点领域倾斜。

  聚焦服务实体经济,昆明以“金融+”为纽带,推动金融资源向产业发展、绿色转型、项目建设等领域精准流动。组建一支涵盖银行、证券、保险、律所共122人的金融顾问团,开展一系列金融赋能暖企行动。在服务资源经济上,80个重大项目获得授信88.4亿元,为招商引资项目组建专业的金融招商专员团队,为项目落地提供全方位服务。在绿色金融领域,2024年12月末,绿色贷款余额达4044.23亿元,同比增长14.2%,中国银行绿色网点、光大银行“砼信通”供应链平台等创新实践,让“绿色金融”成为推动产业低碳转型的“助推器”。

  聚焦传递民生温度,昆明将普惠金融作为服务中小微企业、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让金融服务惠及更多市场主体。“昆易贷”“昆创贷”“昆旅贷”等政府性普惠产品精准对接需求,80个金融驿站、“融信服昆明专区”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2024年12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1455.96亿元,增量居全省首位;在乡村振兴领域,创新推出“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业设施产权”抵押贷款方案,累计发放贷款 21.36 亿元;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全年新增服务小微和“三农”担保金额 247.02 亿元,占比达 98.87%。

  企业上市是区域经济活力的“晴雨表”。昆明构建了“1+1+3”培育模式(1个上市倍增方案、1个专项资金管理办法、3项保障机制),为企业登陆资本市场铺路搭桥。截至2025年6月末,昆明市A股上市企业29家、占全省74%,总市值6726.99亿元、占全省85%;境外上市企业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37家、占全省79%,企业通过交易所债券市场筹资金额达127.87亿元,占全省73%。同时,120家上市后备企业中,23家入选省“金种子”企业、61家列入省级后备库,“梯队化”培育体系逐步成型,为昆明经济发展储备了一批“潜力股”。

  作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开放前沿,昆明还将跨境金融作为“金融活市”的重要突破口,以磨憨—磨丁合作区为支点,打造跨境金融创新样板。目前,9家金融机构在合作区设立分支机构。数字人民币应用实现“从无到有”的跨越,截至2025年8月,累计开立个人钱包6044个、对公钱包402个,188家商户接入受理场景,累计交易额突破400.88万元,让“数字金融”赋能口岸贸易便利化。连续举办8届的昆明金融论坛,更是成为汇聚金融智慧的“金名片”,持续提升昆明金融辐射力与影响力。

  金融赋能养老产业创新发展

  引金融“活水”,润产业“沃土”。

  作为世界知名的“春城”,独特的气候、宜居的环境、多元的文化和丰富的生态资源,让昆明成为旅居养老的热门目的地,越来越多老年人到昆明的老年公寓、康养机构长住,深度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据测算,2024年,389.75万人在云南旅居,其中60岁以上的“银发族”达到51万人。预计未来每年将有近100万人在云南养老旅居,享受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滇式康养旅居”。作为云南省会,昆明着力打造“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核心体验地,2024年旅居人数达119万人、占全省30.53%;今年1至8月,昆明旅居人数达到108.36万人,同比增长41.5%。如今的昆明,已成为旅居云南者的主要聚集地。

  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和庞大的市场空间,为昆明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提供了有力支撑,助力昆明开辟养老旅居新赛道。

  住的是适老居所,吃的是养生自助餐,旁边有三甲医院,可以在老年大学学瑜伽、太极、书画、舞蹈,到图书馆看书,去运动养生馆打羽毛球、游泳,和新认识的伙伴一起过集体生日、外出赶集,还有管家提供服务……来自武汉的张叔叔、李阿姨在昆钢养生敬老中心的7天旅居生活刚结束,意犹未尽的他们马上决定再住1个月,他们说:“这里风景好,服务贴心,活动丰富,住得舒心,玩得尽兴。”

  据了解,昆明连续14年将养老服务纳入市政府“10件惠民实事”,通过持续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全力推进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和提质改造,积极发展养老产业,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和“医、养、游、体、药”融合的康养产业链。全市建有各类养老机构140家,拥有各类养老床位3.39万张。

  同时,加强区域协作,推出“冬南夏北”等季节性康养项目,居正义慈、杏林大观园等13家高品质机构已接待外地旅居老年人超过2.7万人次。依托独特的温泉、民族医药和生物保健资源,在养老旅居人群较聚集的区域,一批养老旅居特色服务综合体拔地而起,为旅居群体提供多元化服务,使“到昆明养老”成为一种令人向往的生活方式。

  为服务好养老旅居人群,2025年4月,云南省民政厅安排资金,在昆明、大理、楚雄、普洱等7个州(市)开展养老旅居示范试点。目前,全省正以“气候润养+文化滋养+医疗智养”多维体系,构建全域化、全季候、全生命周期的养老旅居生态圈;制定《加快推进旅居云南建设三年行动》《云南省养老旅居工作实施方案》,做优做强养老旅居产业,进一步推动云南养老旅居高质量发展,擦亮“七彩云南·康养福地”品牌。

  养老与金融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养老金融是承载千万家庭幸福感的温暖事业。作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发展养老金融,既关乎民生需求,更孕育发展机遇。

  立足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昆明全力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加快建立养老金融服务体系,丰富养老金融服务产品和业态,提升养老产业供给水平,并围绕“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在支持旅居康养、休闲娱乐、教育医疗等领域积极发挥作用,加大金融支持养老产业、推动银发经济发展力度。如今,昆明正抢抓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进程窗口期,加快推进昆明康养产业链服务平台建设,持续完善养老金融服务体系。2023年以来,长期护理保险累计收入10.73亿元、支出5.41亿元;截至2025年6月末,昆明养老产业贷款余额居全省第一,金融赋能养老产业有力度、有深度、有温度。

  金融活,则经济兴;金融稳,则发展实。如今的昆明,正以“金融活市”为契机,持续优化金融生态、提升服务质效。未来,昆明将继续深化金融改革创新,让金融血脉更好地滋养实体经济,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书写更多“金融答卷”。(记者 倪瑗 郭曼 李思凡)

责任编辑:张瑞芹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