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
云南网邮箱 云报邮箱
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昆明频道 >> 要闻 >> 正文
昆明两个试点村旅居经济破圈出彩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2日 11:52:25  来源: 昆明日报

  原标题:昆明两个试点村旅居经济破圈出彩

  “早上在豹子箐旁的苹果园摘苹果,中午跟着彝族阿婆学绣山茶纹,傍晚坐在‘一颗印’老院里看西山落霞,这日子比画还美!”在西山区乐居村旅居的张阿姨,每天都把旅居日常发在朋友圈,引来不少朋友追问地址。

  11月11日,首批26个“旅居云南”高质量发展试点名单公布,西山区乐居村和嵩明县东村社区榜上有名。这两个藏在昆明山间的村落,一个靠百年古建“活化”留住客人,一个用红色记忆与乡愁业态打动人心,凭着实打实的烟火气,成了旅居者心中的“诗和远方”。

  古村差异化发展焕发新活力

  乐居村,一个拥有600多年历史的彝族古村落。沿着盘山公路走进村子,青石板路蜿蜒,两旁的“一颗印”老房黛瓦白墙,三角梅爬满墙头。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还是“空心村”,100多间老房漏雨透风,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

  “小时候,山上到处是矿坑,老人不让我们上山玩。”提起曾经的西山区团结街道乐居村双山垭口,很多人的第一印象仍是一座无法直视的废弃矿山。村民期丽家就在紧邻矿山的乐居村,她说,乐居村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并不“乐居”,经年累月的磷矿开采让这里成了寸草不生的“秃头山”……如今,海拔2380米的山上已被300亩苹果树覆盖,通过“矿山复绿+现代苹果示范园”生态修复模式,曾经的荒山变成市民近郊游玩、体验采摘的好去处。

  近年来,乐居村围绕“文旅+”理念谋划发展路径,深挖文化内核,打造特色品牌,做深做实文旅融合“大文章”。乐居村引进新型经营主体,由村集体登记收集无人居住的老旧房屋,统一出租给企业,租金由房屋屋主获得。在进行保护性修缮建设的前提下,由企业将85栋古建筑打造成一院一品民族文化风格的建筑群落。截至目前,乐居村共修缮出租古建筑近70栋,引进特色民宿、户外休闲度假等项目,助力乡村旅居发展。此外,引入社会人才,打造了2条云南民族非遗代表性传承街区,展示云南民族传统饮食、彝绣、木雕、茶艺、陶艺、民族歌舞等;吸引民宿、酒庄、茶庄、面包屋、陶艺坊、扎染坊等20多种新兴业态入驻。

  如今,乐居村的很多村民每月能拿到租金和工钱,全村三分之一的村民靠旅居产业增收。

  东村社区则走“红色+乡愁”特色路。这个藏在嵩明深山里的村子,曾因偏远鲜为人知。如今,依靠“党总支+合作社+企业”模式,东村社区盘活村里的民房,建成民宿集群和红色记忆收藏馆、胡如瑛故居、红军长征体验步道、军民连心廊、红军厨房等,通过打造集“红色革命教育、现代农业、旅游观光、农家体验”于一体的田园旅游乡村,走出一条“农文旅融合、红绿色增收”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旅居产业经验成为可复制样本

  尽管乐居村与东村社区发展路径不同,但两个村子通过实践沉淀出的三大核心经验,为“旅居云南”品牌打造提供了可复制样本,成为其他村落发展旅居产业的重要参考。

  坚持在地资源“活化”,拒绝同质化。立足自身独特资源,乐居村深挖古建与非遗,东村社区聚焦红色文化与乡愁记忆,不盲目跟风“网红”模式,将资源转化为可体验的生活场景。乐居村的彝绣、木雕、陶艺,东村社区的老物件展览、红色研学,都让旅居游客感受到独一无二的村落特质,这正是避免“千村一面”的关键,也是其他试点村可借鉴的地方。

  构建利益共享机制,保障可持续发展。两个村子让村民深度参与旅居产业发展,形成“村集体+企业+农户”的联结模式:乐居村优先录用本地村民,房屋租金、务工收入让村民生活得到改善;东村社区民宿服务、村播运营岗位也优先本地村民,很多以前外出打工的村民返乡就业,不用再外出漂泊。这种模式让村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既保障村民权益,也为企业提供稳定发展环境。

  做实细节,提升吸引力。旅居体验的好坏藏在细节里,东村社区硬化村内道路,进行雨污分流和湿地改造,人居环境显著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如今,走进东村社区,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红色文化气息,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整洁平坦的道路;走进乐居村,最出名的是手作面包店,游客在店内可以品尝融入云南特色食材的面包,感受云南独特风味。

  为 “旅居云南” 品牌注入实践动能

  如今,乐居村和东村社区的经验已产生示范效应,周边的不少村子前来考察学习。西山区以乐居村为中心,通过打造以农业体验、生态观光为核心的昆明近郊旅游目的地,先后开发豹子箐生态旅游区、老彝村、美早庄园等旅游景点,设计乐居古彝村—乐居文化园—豹子箐—美早庄园—团结鑫苹果庄园精品旅游线路,带动周边农家园林型、观光果园型、景区旅社型、农事体验型等农家乐产业兴起,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同时,开展多样民族文化活动,让“乐居旅游圈”体验更为丰富。目前,乐居村和东村社区已被纳入全省文旅宣传体系,未来将获得更多政策、资金支持,成为“旅居云南”的亮丽名片。

  从西山古村的百年老屋,到嵩明深山的乡愁小院,立足本地资源、让村民受益、为客人着想等可复制、可推广的“旅居云南”经验,正为更多云南村落提供发展思路。当越来越多的村子找到自己的特色路径,“旅居云南”品牌将更具生命力,“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也将成为更多人的真实体验。正如村民期丽所说:“把老房子护好,把客人招待好,日子自然会火起来。”(记者 雷晴)

责任编辑:张瑞芹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