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网评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昆明频道 >> 基层网评 >> 正文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要理直气壮地说“不”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26日 10:05:56  来源: 云南网

  历史虚无主义妖风有着明确的政治诉求,他们坚决反对四项基本原则这一立国之本,力图扭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发展方向,企图把中国纳入西方资本主义体系中去。其根本目的就是取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反对人民民主专政,颠覆社会主义制度,偏离社会主义道路,以达到西化、私有化和资本主义化的目的。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就是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历史自觉,深刻认识和领悟历史运行规律,主动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拿起批判的武器,彻底地批驳历史虚无主义,警惕一些居心叵测的人的狼子野心,自觉地把实事求是的精神作为反对和战胜历史虚无主义的有力武器,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噪音和杂音,并在反对和批驳历史虚无主义中丰富和完善全球史观、唯物史观、革命史观、党史观、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英雄史观、正统史观、社会史观等。同时,每个中华儿女都要在历史的长河中洗涤灵魂、固本强基,在历史的昭示下继承传统、弘扬正气。所以,反对历史虚无就要毫不客气地批驳,理直气壮地说“不”。因为,我们理直气壮之“理”在彻底的唯物史观和牢固的大历史观,理直气壮之“气”在丰厚的历史知识、坚定的文化自信和坚强的领导核心。

  对历史虚无主义说“不”的道理,源自彻底的唯物史观。只有理论上清醒,才能政治上坚定。要彻底战胜历史虚无主义,必须拿起唯物史观这把利器,站稳政治立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运用唯物史观剖析、揭露、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彻底击败历史虚无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要正确处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历史虚无主义以偏概全、以点带面看问题,严重违背历史的全面性和整体性。正确认识历史,就要整体与局部相结合,不顾此失彼。既考察局部性质、功能、作用和意义,又把局部纳入整个历史过程中综合考察,考察整体特性、功能、作用和意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要用发展与联系的观点而非以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历史上的一切事物都在产生、变化、运动和消亡的过程之中,同时诸因素彼此联系、互相制约,具体的历史现象、事件、人物等,都是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那些具体的历史联系决定了它们的独特风貌。因此,要正确认识某一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要以联系与发展的观点而非以静止的观点进行分析,否则就容易把眼光局限在十分狭窄的范围内。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历史认识与具体的语境密切相关,在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一定的历史认识可能是真理,但一旦超越了一定的时空范围和具体的历史条件,置于不同的语境之中,则可能是谬误。历史虚无主义者看待问题的方式方法,就违背了历史主义的原则。认识历史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历史虚无主义说“不”的道理,源自牢固的大历史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现实、未来是一个整体,过去、现在和未来在时间上是一个运动、发展、变化的整体,把现在的事同历史的逻辑发展联系起来,并对未来的发展做出合理预测的历史观,就是大历史观。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8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这“四个走出来”不仅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改革开放史与新中国史与中国共产党历史联系在一起,而且上溯到中国近代史乃至中华民族史,从而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源流、民族基因和实践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历史意蕴,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与社会主义存在的深层历史关联,是中国历史传统经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融合于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追求、实现、创新与发展过程中。我们每个共产党人都要在大历史观中,牢固树立正确的党史观,既不割断历史,也不虚无历史,坚持做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决不能丢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决不能否定,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向决不能动摇。

  对历史虚无主义说“不”的底气,源自丰厚的历史知识。“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中华儿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要站在斗争的最前沿,作出最坚决、最彻底的反击。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要有丰厚的历史知识,既要学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也要学中国史、中国文明史、中国思想史,同时,也要学世界史、世界文明史和世界思想史,并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中培育历史思维和历史逻辑,把世界的历史事件同中国的历史事件联系起来,真正做到“修已以安人”“正人先正己”。学习历史就是为了了解整体人类文明的一般发展历程和世界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培育世界视野,从局限于当代的视野中跳出来,从中洞彻历史事物发展脉络与前因后果,从中了解我们自己国家、民族和我们党的过去,以及世界的今天和昨天发生的各种事情。毛泽东同志指出:“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学习历史,就是要从最基本的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开始,既要习惯于将某个国家和某个地区的历史事件从古到今进行比较;又要习惯于将某个国家和地区的历史事件与同时期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历史事件进行比较,而不是盲目地一切信以为真,把书上的每句话都被当作证实的信条,学史就是要抛弃历史唯心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它、批判它,把颠倒的历史颠倒过来。因此,学史不只是学习“史实”,更重要地树立正确的“史观”,避免陷入唯心主义历史观中,才能不被历史“怀疑论”所迷惑和欺骗。

  对历史虚无主义说“不”的底气,源自坚定的文化自信。否定历史连续性、否定历史文化、否定民族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反动社会思潮,它对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以及凝聚社会共识具有很大的危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就是要努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和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打牢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任意选择,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就是因为它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的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让每一个中华儿女都能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全国各族人民都要以神圣的态度对待党的革命历史、对待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一切歪曲、丑化、否定党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人民军队历史的言行。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面对西方极端自由主义、反政府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潮的入侵,要牢牢把握“文化自信”的精神内涵和实质,不断挖掘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优秀传统文化来滋养伟大的革命文化,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世界和平与发展中的促进作用。

  对历史虚无主义说“不”的底气,源自坚强的领导核心。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对“历史——现实——未来”逻辑的否定,放在第一位的就是要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两个维护”是党和国家团结、统一、稳定、繁荣的制胜机理,是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根本保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坚决捍卫党的历史,维护党的形象和历史真实面目,坚定不移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是党的十九大科学总结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历史经验,深刻分析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经验和教训,不断深化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作出的重大论断,是改革开放最为宝贵的历史经验,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及其政党学说的重大发展,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动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党的领导力和执政力进一步升华。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是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定海神针”。在当代中国,没有党的领导,这个是做不到的,坚持和捍卫党的领导,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是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最根本基石,必须坚定不移、始终坚持。

  五华区文化和旅游局 王利飞 供稿

责任编辑:田源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