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昆明频道 >> 要闻 >> 正文
昆明扎实推进教育系统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22日 15:34:38  来源: 昆明日报

  原标题:昆明扎实推进教育系统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一直以来,昆明市积极推进教育系统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市教育体育局坚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办学治校各方面,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丰富工作内容,厚植创建基础,积极推动教育系统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昆明市坚持常态化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组织全市2772所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常态化开展“五旗五徽五认同”教育活动,鼓励师生创作校园剧、课本剧,推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板报,充分发掘其他各门课程中蕴含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契合、彰显新时代精神风貌、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德育资源,鼓励各学科教师根据“三进”方案完善教案设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各门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实践活动。广泛动员全市青少年参与“新时代好少年”选树宣传工作,遴选新时代好少年,通过先进事迹发布会、全媒体报道、宣讲座谈等形式,示范带动全市青少年见贤思齐、崇德向善。

  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全市教育系统把“五史五观五认同”教育活动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结合起来,充分运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开展全覆盖学习教育,同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列入“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内容。支持各学校(单位)组织师生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基地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引导青少年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增强“五个认同”。

  增强对中华文化认同,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积极组织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和参加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说课比赛、读书活动、教师培训、示范课教学、经典诵读、艺术节等活动,组织开展昆明第五届“云岭杯”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共评出“书香彩云南”经典诵读大赛一等奖18个,二等奖37个,三等奖55个,优秀奖77个;评出“墨香彩云南”汉字书写大赛一等奖31个,二等奖65个,三等奖95个,优秀奖127个;评出“诗意彩云南”诗词讲解大赛一等奖11个,二等奖23个,三等奖44个,优秀奖45个。2024年1月公布的2023年云南省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说课比赛中,昆明市25名教师获奖,2023年度云南省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征文活动中,全市253篇文章获奖。

  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昆明市深入实施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建设和民族地区教师普通话能力提升项目。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教育教学基本用语用字要求,增强广大师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促进语言文字应用规范化。坚定不移地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力度,积极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村建设和语言文字规范达标校创建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创建了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8所、省级150所、市级277所,共有2059所学校完成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校建设。继续举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村建设,2024年3月,下达培训经费279.4万元,培训效果显著。

  推动本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迈出实质性步伐——昆明市持续在创新教育政策措施上下功夫,深入实施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专项行动,通过新增一批、扩容一批、回购一批的方式,将新增公办幼儿园和新增公办幼儿园幼儿在园占比,纳入省市惠民实事和昆明市“当好排头兵”大竞赛中,不断提高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全面落实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实行平等升学的异地中考政策,妥善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后顾之忧,积极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今年5月6日,国家公布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中,石林县在全省第一批通过国家评估,昆明市入选国家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实现省一级普通高中县域全覆盖,郊县区高中教育质量短板逐步补齐;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专业教学体系,实现“职教出海”,工作成效获得中央、省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肯定。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强各民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深入实施“银龄讲学”计划,组建银龄讲师库,征集银龄讲师需求,积极招募银龄讲师到昆讲学,2022年、2023年,共引进银龄讲师179名,2024年已引进银龄讲师21名。深入巩固“双减”“双升”成果,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我市现有995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已全部建立作业管理制度、作业公示制度,并有序开展课后服务,参与课后服务的学生72.74万人,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97.01%;原有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744个,已注销或转型的有723个,压减率97.2%;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21个,已全部转为非营利性机构,“营转非”率100%;现有学科类和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930个,已全部纳入资金监管,资金监管率100%。

  扎实推进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民族政策和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继续在民大附中开办“阿诗玛班”,在昆一中、昆三中、昆八中、昆十中求实校区、师大附中呈贡校区、昆明西南联大研究院附属学校6所学校开办“民族班”,近两年来,录取“民族班”学生498名、“阿诗玛班”学生85名。

  按照要求认真做好省定民族中学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民族区域自治地区学校就读学生中职免学费等学生资助。每年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包含录取到“阿诗玛班”“民族班”的学生)对在校各民族学生,不独立编班,也不专门区分学生来源,由学校混合编入其他普通班学习,混合与其他同学一起住宿,纳入学校统一管理。截至目前,“阿诗玛班”“民族班”办学情况良好、成绩突出、效果显著。今年4月15日,市教育体育局联合市民族宗教委发布关于做好2024年普通高中“阿诗玛班”和“民族班”招生工作的通知,有序推进2024年普通高中“阿诗玛班”和“民族班”招生工作。     

  常态化开展各族青少年跨区域和区域内双向交流活动——进一步落实昆明市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的实施方案,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如:云南省京剧院的艺术家们走进昆明市外国语学校官渡校区,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京剧的魅力;市属学校与磨憨学校开展共建,加强各族学生的交流;通过组织上合昆明马拉松、昆明大众垂钓精英系列挑战赛总决赛、昆明市轮滑公开赛、安宁市县街街道“村BA”、乡村三人篮球赛、昆明市龙狮展演等群众性体育赛事和活动,促进各族青少年相互理解尊重、相互包容欣赏、相互学习帮助。今年4月以来,支持各学校(单位)利用清明节等传统节日,走进红色教育基地、博物馆、民族村等,开展各民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同时,继续组织开展好2024年奔跑吧少年系列主题活动、青少年年度比赛和国际龙舟争霸赛。今年4月13日在磨憨成功举办“美丽乡村”定向集结赛,4月15日,接待西双版纳州调研团到省一级一等幼儿园进行参观交流。

  全面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学校建设——按照省级要求,市教育体育局联合市民族宗教委、市财政局成立昆明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学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组织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申报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学校,20所学校被命名为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学校。2023年、2024年积极争取上级资金400余万元用于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试点学校创建工作。

  全市教育系统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党的民族政策,大力实施教育优先战略,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积极深入开展各项工作,有效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贡献教育力量。(记者 徐剑)

责任编辑:张瑞芹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