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街道举办第十一届“雨花艺术节”·健康养生嘉年华活动。
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最美庭院设计、以项目清单式构建社区服务模式、孵化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近年来,呈贡区雨花街道党工委坚持以区域化联合党建打破行业领域存在的体制机制壁垒,构建高校、街道、社区三方一贯到底的基层党建“主轴”,在资源整合、共建共融中实现互联互补、“双向奔赴”,高校与街道共同绘制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蓝图,为基层治理注入强劲动力。
共建平台 服务基层实打实
开展结对联建工作,是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的重要抓手,是优化基层治理的实践载体,是赋能服务基层的有效方式。
雨花街道将高校吸纳为街道、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制成员单位,以党建联席会议为抓手,搭建“收集问题+协调解决+问题反馈”的区域化党建平台,突破以往“单向式”“援助式”等传统型帮扶关系,构建区域化党建“共同体”。街道、社区与高校签订党建共建合作协议,明确双方在党建工作、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合作内容和目标。
截至目前,高校与街道、社区签订共建协议58个,联合打造新时代校地协同育人基地、共驻共建党员实践基地、新时代校地协同育人基地等实践基地28个。
颐明园社区依托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邀请云南开放大学讲师进社区开展普法宣讲、法律咨询、专题党课等活动。依托新时代校地协同育人基地、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引导学生志愿者积极参与社区最美楼道设计、最美庭院设计、社区环境卫生改造实践活动,将高校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融入转化为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美化居民居住环境。
聚焦需求 制定清单式服务模式
雨花街道建立年总结、季分析、月调度的党建联席会议机制,紧扣基层所需、民生所盼和结对单位所能,列出清单,确保结对有方向、服务有内容,着力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能力。
街道聚焦党建工作的难点、党员群众关注的热点、高校师生的需求点、基层治理的痛点,形成“需求清单”,依托高校科技、人才、创新资源等优势形成“认领清单”,围绕教学成果转化、科技项目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形成“项目清单”,逐一制定共建项目书,明确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服务时限,建立长效常态的服务模式。
2024年,街道共征集“需求清单”74项、梳理“认领清单”74项,促成“伙伴计划”校地共建公益项目、“明潭@开大”党建引领校地合作项目,“小雨点”大学生校园网格志愿服务项目、“暖房子”项目等63个项目落地开花。其中,龙潭山社区“伙伴计划”校地共建公益项目结合6个小区特点,突出以仁为本、以义相交、以礼相待、以智慧心、以信立身、以和为贵,打造“六德”社区,包含健康养生、青少年发展、未成年人保护、尊老爱幼等25种服务类型。
整合资源 丰富社区居民需求
前不久,呈贡区雨花街道第十一届“雨花艺术节”·健康养生嘉年华活动在明潭社区举办。今年以“健康是好‘市’”养生集市为特色,共展示18家单位的推拿按摩、民族运动、中医义诊等21个健康项目。
截至目前,雨花街道已联合高校开展11届“雨花艺术节”。这是街道整合高校资源、丰富高品质文化供给的生动实践。
街道充分整合高校优势资源,建立起社区居民需求“点单”、街道统筹资源“派单”、高校结合实际“接单”的服务模式。相继开展中医药健康养生、“一老一小”服务、生活技能培训等活动179场次,惠及群众3万余人。
此外,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主阵地、以高校学生专业及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打造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平台,把青春力量向基层一线引流的同时,为高校师生提供实习实践场所、搭建成长平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衔接。
截至目前,雨花街道共孵化4个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供6个就业岗位,吸纳28名创业就业大学生。其中,云南中医药大学颐小养创业团队为居民提供健康诊疗36场次,惠及居民2000余人次,推广二十四节气养生茶饮、养生食谱,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帮助居民树立健康理念。
云报全媒体记者 张雁群 通讯员 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