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网评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昆明频道 >> 基层网评 >> 正文
把稳思想之舵校准奋斗坐标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20日 16:48:41  来源: 云南网

  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党员干部如何正确看待手中权力、如何创造经得起检验的政绩、如何践行初心使命,既是永恒的时代课题,更是现实的实践考题。广大党员干部当以“三省吾身”的政治自觉,在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上常拂思想之尘、永葆为民本色,让初心使命在新时代绽放璀璨光芒。

  常念“权力姓公”紧箍咒。权力是把双刃剑,既能造福百姓,亦可伤及自身。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敢教日月换新天”,孔繁森“把自己一颗火热的心献给了党的事业,献给了西藏高原”,张富清“哪里有困难,哪里条件艰苦,我就去哪里”……无数共产党人恪守为民宗旨,以“有我”的担当追求“无我”的境界。党员干部要把组织赋予的岗位职权转化为服务群众的责任清单,把文件规定的审批权限转化为优化流程的便民通道,把制度设计的自由裁量转化为阳光透明的操作规范。只有党员干部把办公室搬到田间地头,把政策宣讲变成方言土话,权力才能真正从纸面落到地面,从机关大院走进人民心间。

  算清“功在长远”民心账。要想干出真正的政绩,就要坚持守住为民初心,心中的“镜子”就要对准人民而非名利。要摒弃私心杂念、克服急躁心理,踏实做好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正确政绩观既要看显山露水的“面子工程”,更要察固本培元的“里子功夫”;既要比数字跃升的“显绩”,也要算民生改善的“潜绩”;既要评当下见效的“速成项目”,也要考利在千秋的“长远基业”。唯有如此,才能让“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与“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交相辉映。

  永葆“赶考路上”的进取心。事业观决定人生格局,格局影响奋斗姿态。在乡村振兴一线,无数驻村干部用脚步丈量民情,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在科技创新前沿,科研工作者甘坐冷板凳,勇闯“无人区”。正确的事业观需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对待每项工作,用“处处争创一流”的进取心攻克每个难关,怀“事事为民造福”的赤子情办好每件实事。当个人理想融入国家事业,人生追求对接时代需要,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人生华章。

  度假区党群工作部 张琳 供稿 ​

责任编辑:张瑞芹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