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昆明创新探索一刻钟社区养老服务
白塔社区有爱心食堂,金实社区有日间照料中心,广福社区有老年康养助餐点、健康小屋,世纪半岛社区有老年爱心食堂……这是昆明主城区在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浪潮中,创新探索的“全要素整合、全周期服务”城市养老服务体系,也是昆明民生为本的精细化实践、最具温度的改革实践。
场景创新构建服务新范式
昆明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昆明各社区通过“空间再造+功能重组”方式,不断突破传统养老设施边界,推动养老服务迈向新范式。盘龙区拓东街道白塔社区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以人民巷46号附1号电视机厂综合楼一楼为基点打造的睦邻客厅,颠覆行政化办公场景,将电视机厂旧楼改造为集助餐、康养、文娱于一体的复合空间,形成“一碗汤距离”的养老服务圈,让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幸福味道。西山区前卫街道广福社区首创“三中心联动”模式,将党群服务中心转化为医养服务站、老年大学、健康小屋的枢纽平台,实现党建资源向养老服务的精准转化,形成活力老人居家养老、80岁老人有养老食堂、失能半失能老人可送餐上门。这种嵌入式服务综合体创新,使养老设施与社区深度交融,日均服务老年群体超200人次。
数字化技术正在重塑养老服务流程。盘龙区联盟街道小坝社区开发的智能社区系统整合线上问诊、助餐预约、紧急呼叫等功能,形成养老服务“指尖生态圈”。呈贡区商务和投资促进局通过推广智慧食堂系统实现订餐率提升40%,老年群体通过人脸识别即可完成无感支付。官渡区官渡街道世纪城社区引入智能健康监测设备建立电子档案,动态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异常波动,预警准确率达92%。数据显示,智慧化改造使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服务响应速度提升60%,覆盖人群扩大3倍。
多元化协作激发服务新动能
昆明各社区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协同机制,有力有效激活社区养老服务活力。盘龙区金辰街道金实社区联合专业医疗机构打造日间照料中心,形成“基础护理+专科诊疗”服务链,专业医护驻点率达85%。西山区福海街道红星社区老年大学创新“学分兑换服务”模式,学员通过参与志愿服务获取康养服务时长,形成互助养老良性循环。官渡区商务和投资促进局通过引入7-Eleven、盒马鲜生等商业主体,构建“便民商业+养老服务”生态,带动适老化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35%。
目前,昆明各社区通过一刻钟范围内“步行可达、功能集成、智慧响应”的一站式社区养老模式,不仅破解了传统养老服务的空间割裂难题,更在社区层面实现“老有所养”向“老有善养”的品质跃升。
经过一系列实践,昆明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社区老年群体满意度达89.7%,助餐服务覆盖率提升至78%,医养结合服务响应时间缩短至15分钟。
业界人士认为,未来社区一刻钟便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需重点推进多方面优化,包括建立动态需求评估机制,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匹配服务供给;完善市场化参与机制,制定养老服务机构星级评定标准;构建跨区域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优质服务资源的流动性配置。
昆明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试点经验的持续深化,昆明各社区正从单纯的生活空间进化为充满人文关怀的养老主场,为超大型城市养老难题提供了极具价值的解决方案样本,成为颇具人文温度、改革高度、发展宽度的民生为本的精细化实践。(记者 廖兴阳)